为什么一发愁就容易胃疼
高考才过去中考又临近,紧张的除了考生本人,部分考生家长似乎也不淡定,不少考生和家长都甚至愁出了胃疼。为什么一发愁就容易胃痛,该如何治疗呢?
为什么一发愁就胃痛?
胃肠道不是简单的有肌肉和粘膜组成的管道,而是在复杂的神经系统支配下发挥功能的一个整体。胃肠道本身有自动调节的神经系统,即肠肌间神经丛与粘膜下神经丛,且总数与脊髓神经元相仿。因此有人说胃肠道是人体的“第二大脑”。
另一方面胃肠道受非自主神经系统(植物神经)的支配,植物神经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,不基本受大脑支配,但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。如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胃肠不蠕动,但我们会因为愤怒而变得没有食欲。因此也有人说胃肠道是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。
所以由于工作压力、生活压力、学业压力等各方面的精神、情绪改变都可使支配胃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,使胃酸分泌增多,胃平滑肌痉挛,黏膜下血管痉挛缺血,胃粘膜缺血,抵御胃酸能力下降,而出现反酸、上腹部不适、胃痛等症状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工作压力大或情绪紧张时就容易胃疼的原因,轻者的胃疼、消化不良休息后好转,严重者可加重或诱发胃溃疡。
胃痛该如何治疗?
1、药物治疗
药物治疗多给胃肠道粘膜保护剂(如硫糖铝、达喜等)、动力剂(吗丁啉、莫沙必利等)、胃酸抑制剂(某某拉唑、某某替丁)、肠道菌群调节剂、收敛止泻剂等药物,缓解胃肠道症状。
抗抑郁、焦虑等药物治疗,不要用有色眼镜歧视抗焦虑药物,有治疗指证者在治疗胃肠道身心疾病时,抗抑郁、抗焦虑治疗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——可能困扰多年的慢性头晕头痛、胸闷、低热乏力等也可以取得缓解,甚至治好。
2、控制不良情绪
患者容易把过多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使之产生焦虑的事物上,容易在“牛角尖里走不出来”,情绪控制可打断“心理压力-胃痛-心理压力”的恶性循环。分散注意力是一种不错的方法,特别是焦虑的家长自己本身,不要把过多的压力放在考生上,保持积极迎考的状态即可。
一发愁就胃疼,属于胃肠道心身疾病
压力一大就犯胃疼属于胃肠道身心疾病的范畴,一般人对于胃肠道身心疾病的认识还很有限,其实整个消化道几乎都有植物神经支配,整个消化道都可以出现各种不适感。
口腔:口苦、口干...
咽:恶心、咽部有异物感...
食管:胃食管有烧灼感、不适感...
胃:腹痛、腹部不适、食欲差...
肠道:腹胀、便秘、腹泻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...
如果这些都与情绪有关,其实都是一个性质的,称为“胃肠道心身疾病”,治疗上大同小异,控制情绪很重要。胃肠道心身疾病并不属于新的病症,而是一直普遍存在人们当中,只是随着近几年来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,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胃肠道心身疾病在我国城市中发病率约为10左右。
检查病因,再对症治疗
很多胃病在早期的症状都不显着,被当成是普通的腹胀腹痛、恶心呕吐等,经常性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,应到医院做胃镜检查。
奥林巴斯无痛电子胃镜比同类胃肠镜检测设备较好。对胃炎、胃溃疡、消化道出血、食道、胃、大肠、大肠息肉、各种肠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较好的作用。是创伤较小、痛感轻微的胃肠道检测科学方法。
胃肠道身心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症状与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、紧张或抑郁等神经精神因素有密切的关系。因此情绪减负是治疗的关键,需调整心态,给自己减轻压力,必要时配合一些胃药或者及时到医院检查病因。